(七五同人)大宋小吏_分卷阅读34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44 (第3/4页)

。”

    “本官以这样年纪入相,实乃官家信任,这几年在开封府,本官也有一些感悟,”包拯看了云雁回一眼,“因此想要献策建言,你三人各有所长,因此叫你们也来参详一番。”

    说罢,包拯拿出一份文书,足有一指厚。

    公孙策笑呵呵地道:“逐风也是玩笑之言,相爷说,咱们仔细听着,有力出力。”

    包拯点点头,说道:“前不久,咱们将东京整肃一新,这一举花费了数年来完成。治一府尚且如此,何况一州一国?说到底,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其一,我朝多州皆是民风悍强,绿林、劫盗之辈甚多。其二,重文轻武,冗官冗军,军士虽多,却众多老弱或jianian猾之人,京中厢兵尚且如此,何况他处?

    “劫盗之辈,多是因无事可做产生,也有只为欺压百姓的。这冗军呢……”

    说到这里,包拯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该如何说。

    云雁回接道:“是历史遗留问题。”

    包拯一想,还挺准确,于是点头道:“不错,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因宋朝开国之初,就忌惮武将,一直到现在都重文轻武,但是边境一直战事不断,又得养很多士兵保持战斗力,因此兵多却不精,整个军队系统都比较混乱。

    包拯虽然是文臣,但是并不轻视武将,反而认为这是一个弊病。

    包拯又道:“先时,朝廷也曾有令,使这些无业游民入军,然则,反而促使了很多人在军中学习到一些技艺后,便再次出逃为盗。从军,竟然像是为他们熟练了做盗贼的本事一般。”

    “从东京的经验,咱们却可以看到如何解决。东京那些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