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_第26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5节 (第4/6页)



    “李相放心,下官肯定把红毛鬼炼铁的技术学到手。”

    李适满意点点头,这个人还不错,能体会到本官的深意。

    李适又转头问向户部右侍郎熊汝霖,

    “现在通州地区一个月的商税能收多少钱?”

    大明以前的税收是地方衙门代收,这就不可避免的被地方衙门上下其手。现在大明的税收是由户部的衙门直接收取。

    为了保证税收的顺利进行,还搞出了一个税警总团的暴力机构,专门对付偷税漏税甚至是抗税的人。

    熊汝霖当即说道,

    “上月光是通州地区商税便有两万三千余两,且每月都在呈现上涨的趋势。”

    李适再次满意的点点头,现在大明北方每月的各种商税已经高达近五十万两,一年下来也得有六百万两。

    要是统一了全国那商税不得几千万两,想想都恐怖如斯。

    随后在通州知府张克佳带领下一众人去参观了一下各种工坊,简直是一言难尽。

    大多都是几人十几人的小作坊,工作环境恶劣,甚至还出现童工等情况,这也是开始阶段不可避免的情况。

    不过这工坊生产的东西那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就前些日子,抗旱用的水桶水车,还有水袋都是通州地区这些小作坊生产的。

    很多作坊都没有固定生产的东西,全靠订单生产,现在通州地区流传着一句话,只要给钱啥东西都能给你生产出来。

    所以前段时间的抗旱用的工具,基本是属于通州地区全部工坊合力生产出来的,而且朝廷要求的时间紧,那也是通宵达旦加班加点给生产出来的。

    京师以前的灾民后来全部被迁移走了,其中很多人都被安置在京师附近的朝廷农田,种植高产作物,也有些人就自谋出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