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_第三百三十七章 改革竞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七章 改革竞赛 (第1/9页)

    其实在教育方面,司马光也有着自己的理念,而且与王安石是非常像似的,也都是要追求实用性,而不是那些毫无用处,夸夸其谈的学问。

    这一点从司马光的文章就能看出来,他的文章是非常朴实无华,连半个华丽的词藻就找不出。

    当然,王安石的文章虽然华丽,但关键他能在保持赏心悦目的同时,还能够做到字字珠玑,针针见血,胜司马光可不止一筹。

    这个就只能用天赋来形容。

    但是二人的区别也非常明显,王安石上来就是要大刀阔斧,不破不立,逆天改命。

    而司马光则是谨小慎微,所谓“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

    就是非必要时刻,就不要去改变法律,小修小补即可。

    二人的性格都非常执拗,目的也相差不差,他们都认同宋朝存在诸多弊政,但手段却是截然不同。

    更为有趣的是,二人是深知对方的优点和缺点。

    故此他们都认为如果交给对方去改革,一定会失败的。

    此时他们也都认为,当下教育是必须改革,而且教育也是延续自己的政治理念的唯一途径。

    可他们二人之间总会出现区别的。

    王安石是先要政治改革,教育改革只是他政治改革其中的一环,他的战略,是先扩张自己在朝堂的势力,等到时机成熟,再推行教育改革。

    司马光在接下司法改革的重担后,第一步想得就是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当时他就主动邀请张斐。

    他的打算先培育出一批专业人才,然后再徐徐渐渐进行全国范围的改革。

    只不过在王安石的鞭策下,他也不得不加快自己布局,否则的话,将无人可限制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