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4章:天工署 (第5/9页)
片新区划给工匠居住,使他们家家户户住进了美轮美奂的小院落。 至于工匠们作业的作坊区,则是集中在弱水北岸、甘峻山南麓。当初决定把作坊迁过去,一来是各种作坊如果设在城内,近万名工匠和众多学徒叮叮当当的敲打之声十分扰民,二来建在城内,隐秘性也存在巨大的隐患,三来集中建立弱水边,原料都可以通过水运运过去,取水也十分方便。 如今已经建造出了规模堪比下县的作坊城,每个区域都划分得条理分明,虽然现在还有许多地方是空的,但工匠们的好待遇,迟早会吸引更多民间工匠投奔。 官署之内,杨集正对着一张纸发愣,上面线条纤细、有规有矩、层次分明的勾勒出一个立体图形,旁边又勾勒出曲折迂回的内部,旁边还标注出了炕面、烟道、烟囱等名称。 “张重,你画的是坑吧?”杨集目光看向站在自己向前的年轻工匠:“这是你的手笔?” 炕这种东西早在商朝末年的东北出现,最早的炕是地炕,后来游牧民族加入了床,于是东北人便把地炕改成高炕,关中就有很多炕,不过此时的火炕与后世的火炕相差极大,通风状况不是太好,一个不慎搞得满屋子烟,而且柴火燃烧率也不行,光冒烟不热炕,于是人们晚上在房间里用火盆取暖,而皇宫和富贵人家则使用同样发明于商朝的可以导烟、炭毒的壁炉。 “回大总管!”名叫张重的青年工匠拱手道:“草民看到作坊中省柴灶,便想到家里的炕,之后与数名前辈一起造出了这种炕,不敢独领此功。” 站在一旁的工曹王琮却摇头道:“大总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