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4章:天工署 (第4/9页)
府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 这几天,总管府上下都在忙碌一件大事情,那就是又有三千匠户到来。 隋朝匠人分官匠和私匠两种,朝廷从民间匠人挑选技艺高超的工匠,成立军户一般的特殊户籍,所以官匠水平普遍高于民间私匠,工部、将作监、少府监、军器监、都水监名下的能工巧匠就有十几万人,由此而来的就是十多万户匠户。 奉命入京哭穷的虞世南连镰刀、柴刀、锄头等农具也要,朝廷给不了他,只要以钱代替,这家伙从民部领到钱以后,一律在京城花光了,把西市的农具扫荡一空,由此带来的轰动问题是全城就在说凉州落后得连农具都没有,监国太子杨广、尚书省感到大没面子,于是又从“四监”特批三千优秀官匠过来,意思是说“你们弄得朝廷都跟着没面子,朝廷现在给你们顶级工匠,你们自己造去吧,别在京城丢人现眼了。” 这些顶级工匠堪称是隋朝的技术工程师,加上杨坚之前批准过来的五千匠户,凉州现在计有匠户八千户,有这些人在,也意味凉州制作能力大为提高,很多东西不再依赖朝廷供应,官方的军械帐篷可以自己造、庭州的城池可以自己设计、直道可以自己规划、矿山可以自己找来开……丝绸、布匹、瓷器、酒、农具等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物品,也不再依赖于往返于关中和凉州的商人,百姓以后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就能从各州县的集市上买到本土产品。总管府官员都深知这个道理,因此十分重视这些匠户。 为了解决工匠们的后顾之忧,不仅把收缴回来的上等田分给了他们,还在杨集的要求下,专门把张掖城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