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 第129节 (第2/6页)
众症来归者,故曰“少海”。所谓少者,指少阴经言也。 其所治症为表表里虚实寒热以及七情志意等病。 不是李源故意炫技,而是在追求进步。 脉诊想要达到高水平,和针灸寻气感一样,有相当高也相当玄妙的要求,那就是求一个神字。 所谓“贵有神、难于神”六个字,道尽脉诊的真传。 针灸寻找xue位的气感,脉诊则追寻脉象之神! 只是普通的脉诊容易入门,想要达到“以心为眼”去看脉象,那就太难了。 历代都有这样的大医,但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人,如朱丹溪、王叔和吴正论、叶天士等。 有太多的病,不在于难治,而在于根本诊不准,诊不透。 其实也难怪,通常所用的三关六部脉法,无非是三指禅二十七部脉,二十六种病脉。 一味刻板的去套用病脉,又怎能不出差错? 中医本就是大方医,医的是人,不是哪一种脉象。 唯有掌握了神髓,可观脉象之神,是否如露颗圆匀宜夜月,柳条摇曳趁春风般?是否欣欣然、悠悠然、洋洋然,从容柔顺,圆净分明? 能察觉到如此之神,才算是掌握了脉诊之神。 而想要达到这一步,自然需要看诊海量的病例,积攒无数的经验。 并且每一种脉诊方式,都应该大量的去尝试和学习,充实脉诊经验,最终才能融会贯通,感觉出脉象之神! 到了那一步,也就有资格称一声“大医”了! 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中医到这个地步时,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往上…… 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