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章 茶楼激辩征税问题 (第3/5页)
成气候,只能是征税太少酿成的恶果!不说商税,便是农税也收的太少!” 他这话一出,周围一片哗然。 老者的话乍听之下,确实是惊世骇俗。 褐袍男子更是呵呵笑了起来,似乎是这老者说出如此荒谬绝伦的话来,他已经不屑于一驳。 微胖老者却不为所动,态度沉稳,继续说道: “饥兵领不到军饷,活不下去,只能造反才有活路。 “发生大灾,饥民领不到朝廷救济,也只有造反才有活路。 “这才是两大造反根源!” “而军饷和朝廷赈灾银两,从何而来?只能是从朝廷税收而来!” “各位莫非真以为造反是加税逼出来的?我朝商税之轻就不必说了。历朝历代征收商税都无我朝之宽纵,便是农税征收,也还太轻! “农税最重的江南姑苏、松江之地,每亩纳税也不过十分之一左右。至于北方田亩税收更轻,只怕二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能叫重税么?” “若是这也叫重税,元末之时,张士诚不过占据江南一隅,养战兵近三十多万,开河修城耗费无数,豢养大量贵人,土地被张士诚亲信大量兼并,生活豪奢腐化至极!这税是怎么征的?当时张士诚治下的农民为何不反?” “还有同为元末,陈友谅不过占据湖广、江西等地,养兵六十万以上,这税收又是怎么征的?莫非那时的农民不苦?为何不反?” “元末各地残破,灾害连年,割据一方者,尚且能支撑这么多兵数。难道我大明现在人口土地所能支撑的兵数还不如元末?” “即便如此轻的税负,我大明各地还常年拖欠。各位扪心自问,我大明各地官府对待拖欠逋税通常是如何处理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