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1节 (第5/6页)
也想不明白,为何质量如此之好的布进价才区区三钱。就这种质量的棉布在南方成本都不止三钱,他们居然还有的赚? 当然户部下的织造局一二三局本来就不是来赚钱的,只是为了冲击传统的纺织行业。但是没有想到利润虽然微薄,但是架不住产量高啊。 京师的玻璃制品那也是深受商人们的喜爱,虽然这东西在京师附近已经很常见了,但是其他地方没有啊,带到其他地方去贩卖那价格直接翻数倍。 京师的各行各业的小作坊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只要律法清明,有钱赚,百姓的创造力那是十足的。 为了更大的利润生产更多的产品,有些小作坊甚至开始使用一些基础的机器,使大明的社会生产力跑步前进。 再加上京师附近有大量的工地,这就需要大量的工人,还有西山的煤矿也在大肆开采,煤矿也需要大量的工人。 天气虽然转暖了,但是蜂窝煤的销量不减反增,百姓渐渐喜欢上这种简易方便,关键价格低廉的新式燃烧方式。 再加上渤海地区的长芦盐场也需要大量的煤炭来煮盐,以前运输不方便,煤炭利用率低。但是现在出现了铁路,煤炭的作用迅速提高了起来。 现在朝廷就在规划一条专门运煤到长芦盐场的路线,计划将盐的产量提高,再把盐的价格给打压下去,施恩于百姓。 现在北方可不缺盐,大明的几大盐场,北方就占了三个,分别是天津渤海地区的长芦盐场,山东盐场,山西的河东盐场。 各行各业需求大量的人力,到京师逃难的百万灾民也得到了好的安置,再加上目前采用的普遍三日结薪制。 百姓不可避免包里也鼓了起来,京师的消费市场变得巨大无比,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人,甚至还有其他国家地区商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