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风云_第三十五章 小水利计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小水利计划 (第1/6页)

    既然儿子说了他不会做赔本买卖,那么肯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曾垂普也解开了心结,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他不得不承认,曾凌风的几个投资意向都是真正的有大功利的,而且,这大功利还是面向最基层的百姓。

    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千年农业史,就是一部靠天吃饭、受大自然摆布的历史。

    建国之初的农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1950年,根据“蓄泄兼筹、以达根治”的方针,国家作出了加固和修筑堤防、疏导泄洪河道,并修建水库和拦河大坝的决定,以增强蓄洪和灌溉能力。以治淮工程为起点,新中国在治理江河洪水、兴修水利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本世纪50-70年代,我国扭转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建国初期,国家领导人就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一是可以抗旱,二是可以防洪排涝,三是可以改良低洼易涝的盐碱地;并提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名言。在本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先后建成了8万多座大、中、小型水库,不仅洪水泛滥的历史基本结束,而且变水害为水利,基本消灭了大面积的干旱现象,扭转了几千年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

    60-70年代,在农闲时,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都被动员起来修建沟塘渠堰,这些在农村村边周围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只可惜从此之后的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吃那时的老本。

    80年代后,国家对农民最重要的沟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