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6章,晒盐法 (第2/5页)
的盐引占着窝着,他们的盐不提出来,自然也就没有下面这些商人的事情。 如果赏赐的盐引不多,商人们等一等也就算了。 可是弘治皇帝赏赐出去的盐引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有很多的商人纵然是手中空有盐引,却也是始终提不出盐来,要等上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轮到自己,而等几十年的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因为这极大的打击了商人运粮到边镇的积极性,进而也是让盐引制度维持不下去了,所以才有了弘治五年,叶琪提出来的盐引制度改革,用纳银开中取代了纳粮开中。 所谓纳银开中,指的是商人们不需要在辛辛苦苦运粮食到边镇去换取盐引了,只需要向朝廷这边缴纳银子就可以换取盐引,朝廷手中有了银子再购买粮食运输到边镇。 看起来似乎好像也是说的过去,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一样。 但真实的情况是,商人们每年缴纳的银子越来越少,因为偷税漏税是商人的本性;而这收上来的银子,按理说应该是专款专用,专门用来购买粮食给边军。 可明朝是文人掌权,对于军费,他们恨不得削减的干干净净,这粮食变成了银子到了户部的手中,自然也就是户部说了算,哪来填补下其它的窟窿啊、用来给大家发发额外的补贴啊等等之类的,总之这些银子最终能够落到边军头上的就没多少了。 所以边军就变的困顿不堪,连最基本的吃饭都成了大问题。 以前是商人源源不断运粮过来,至少来说这吃饭绝对不成问题,多出来的粮食还能够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