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古回今_第71章 千古的难题 超前的思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1章 千古的难题 超前的思维 (第1/4页)

    在古代,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都要面对的问题。

    不光是明朝。只是明朝表现得更为激烈,而通常被人们熟知,尤其是在明末。

    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土地私有造成,而土地私有在封建地主社会不可避免。

    自西周起,土地名义上虽确定为国有,即天子拥有天下土地的所有权,但都被各级贵族(社会上层)占有,这个占有包括占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

    实质上已经承认了土地私有。

    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经济的绝对支柱。占有土地意味着能收更多的租税,从而得到更多的财富。

    所以,古代没有人不想占有更多的土地。皇上对臣子的封赏往往也以土地的多少为标志。

    古代人谋取土地,与现代人拼命追求财富的道理是一样的。

    都争,二八法则自然出现。

    从中得到好处最多的,永远只是少数人,土地高度集中;而更多的人被奴役,没有土地。

    于是矛盾来了。

    历朝历代围绕着土地都有一定的变革。但变来变去,有一点从未变过:你想要土地,那就要交税。

    封建社会基本税收分为两种:丁税和地税。丁税,是根据人口来收税;地税,是根据占有土地的规模进行收税。

    简言之就是役和赋。役,以户丁征集;赋,以田亩纳课。赋役赋役指的就是这个。当然,赋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贡之类的额外加派。

    丁税,涉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