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9章 言官参冯保 首辅抗接中旨 (第1/4页)
言官,尤其是明代的言官,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真正扮演了“獬豸”的角色。 秉直弹劾,冒死上谏,于他们而言,都是小儿科; 身受廷杖,被下诏狱,流放或杀害,仍不改本色。 毫不夸张的说,明朝几乎没有一位皇帝没有受到言官的规谏,更没有一位内阁首辅逃过言官的弹劾和抨击。 比如:嘉靖皇帝沉溺于道教方术,不理政事,言官杨爵般痛心疾首上书极谏,被下诏狱,备受酷刑,数次晕死,仍泰然处之,其他言官冒死声援,从未停息。 而大部分首辅都是在言官的舆论攻势中倒下政坛,或离开要职的,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最出名的便是严嵩,二十年间言官从未停歇对他和他儿子的斗争。 从中央到地方,言官在澄清吏治、除暴安民、经济发展、边防维护等众多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可见到言官主动而积极的身影。 像我们熟知的夏言、海瑞、王世贞等,都曾担任过言官。这种楷模的力量,每一个时代都不可或缺。 当然,由于封建制度的局限性,加上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明代的言官不可能个个都如人所愿,其中也不乏附势苟全趋利避害、甚至残民枉法之辈。 …… 面对座主高拱的训斥,雒遵回道:“冯保不过是一个侍从皇帝的仆人,竟敢立在天子宝座旁边,群官伏拜皇上,他也不避让,我们是拜天子,还是拜宦官?而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