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5章 三个条件 (第4/5页)
块。” 梁远听到这里到是明白祁连山的思路了,在八十年代,限于共和国人口的规模庞大,许多国企对设备的重视程度,要远远超对熟练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 而且由于建筑行业也没什么高不可攀的门槛,也直接导致了中建的融资能力不强,中建走向海外的时间和市场化程度,一直是共和国国有大型企业中最早和最高的,在八十年代初期就进入了香港市场,不过直到中建依靠自身的努力连续盈利近十年后,才获得了在香港上市融资的资格。 “老祁,我明白你的打算了,中建若真能把三局独立出来,我们注资三局也是个不错的买卖,这样,老祁把罗马尼亚项目还有长白岛后续的一系列项目打包,当作合资的筹码和中建谈判,至于股份能对半开最好,若是不能对半达到三成以上也可。” 梁远自打从民主德国引进了s—25双层客车和243型电力机头之后,整个公司的建筑工作就没停过,别的地方不算,目前光长白岛上华晨动力的生产基地建设,至少要持续三年左右。 若是梁远成功的把bac—eeven客机生产线搞回国,整个集团的建设工作维持个七年八年的都不算稀奇,梁远把这个当成筹码也算是给想独立的三局打了一剂兴奋剂,只要能独立出来“钱途”就在眼前明摆着呢。 “远大少,单单罗马尼亚那个人民g" />的项目就差不多十个亿,别说中建本来就有心把三局独立出来,哪怕是原来没这个心思,光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