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演时代_第196章营销鬼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6章营销鬼才 (第1/8页)

    金鸡奖的来历源自于周总理的一副墨宝“闻鸡起舞”,又因为1981年正好是鸡年,就叫了这个名字。

    虽然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专业奖,但是八十年代的金鸡奖,可是短时间内就成为了国内含金量最高的奖项。

    那些年里,第五代导演的西部片,屡次在金鸡奖拿奖,而且也数十次在国际上拿奖,不光光是一小部分人自嗨而已。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 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 众 号 免费领!

    那也是金鸡奖最辉煌的时代,甚至一度能和金马奖分庭抗礼。

    结果到了九十年代,因为一些社会上的变故,影响了金鸡奖最初的评选方针,那时候拿奖的都是些主旋律电影了。

    说主旋律电影都有些不合适,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红色电影。

    内容过于严肃,没有娱乐性和观赏性,也让金鸡奖开始饱受质疑。

    93年,非红色电影《秋菊打官司》获奖,大概就是国内电影人最后的倔强了。

    1994年发布的九五五零工程,更是彻底击碎了华国电影人的倔强。

    所谓的九五五零工程,就是九五期间,之后五年内,各大制片厂要制作五十部精品电影。

    上面交代下来的精品电影,不用想了,下面肯定全都拍红色电影。

    电影拍出来了怎么办,给不给奖?

    当然要给了。

    其实,上面发的文件是说,繁荣华语电影,推动民族电影的发展,不是非得全拍红色电影。

    而且国家一直以来强调的都是,突出主旋律,坚持多元化的电影发展方向。

    但是,谁让红色电影好拍呢,而且当制片厂不知道拍什么的时候,拍红色电影绝对是没有不会有错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