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076章 挖掘利众宝潜力  (第1/4页)
    在高弦看来,马敬熙除了作风勇猛果敢之外,识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之处,相当值得自己借鉴。    要知道,香江现阶段,港府还没有把广府话,做为官方承认的中文,展开大力推广,而从中国大陆过来的移民,也习惯使用自己的方言。    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在香江商业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的沪商了。    其中,诸如包裕刚、邵谊夫、陈廷华等等代表人物,或者粤语不灵光、或者干脆不懂粤语,但他们都能在生意场里叱咤一方。    马敬熙倒是不存在不懂粤语的短板,可正如其所说,他不懂英语。    在香江这个英国殖民地,不懂英语,对于商人而言,意味着少了一个权威的消息渠道。    和马敬熙经历相似的霍应东,看起来好像一位不起眼的土财主,但人家懂英语,进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港府处理剩余的战争物资时,能从官方发布的宪报中,找到低买高卖的商机。    就是这个不懂英语的短板,对马敬熙开展金融事业颇为不利。    毕竟,这个领域和房地产不同,伦敦资本市场和香江资本市场的互动还是相当紧密的。    那马敬熙是怎么克服这个不懂英语的麻烦呢?    马家的子女肯定暂时指望不上了,长子马永达都还没大学毕业呢。    所以,马敬熙选择吸引人才,重用人才的解决方案。    香基证券这十多个人的平均素质,比远东交易所还高,清一色的大学学历。    高弦要不是一个开了挂的异类,就有很大可能被马新聪,介绍到香基证券,成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