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7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76节 (第5/6页)

买,我便敢卖”之势。

    双安州码头外,归船不断,每一船皆是满载粮食,谁也猜不准这样的商船还有多少。

    谁也不知道裴少淮手里掌控着多少粮食。

    裴少淮投放得越是豪横,对家越是心虚,毕竟只要挨到**月秋收,去年的米就成了陈粮——不值钱了。

    积压在仓里只会赔钱。

    不足半月,闽南各地粮铺不再兜米不卖,米价也渐渐回落到寻常价格。

    毕竟,闽南不是没米而闹粮荒,而是有人故意压着米仓而闹粮荒。

    只要有粮食不断涌入,这个局自然也就破了。

    ……

    米价虽已回落,但“局”还未破完,裴少淮尚不能懈怠。

    米价只是对家九连环中的一环。

    这日,裴少淮穿着一袭寻常衣袍,特地上街探访民情,以作应对。

    裴少淮记得,因为双安湾“开渔”,去岁的这个时候,早已吸引大量内陆商贾涌进同安城,他们带着瓷器、丝束、纸张、茶叶等紧俏货物而来,期待能谈个好价格,整个城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夜里灯如白昼,彻夜喧嚣不停。

    而今年,因为大家族设卡阻断水路、桥梁、山路,内陆商贾无“路”可走,被限在内陆小城里出不来,使得货物不畅。

    于是乎,同安城街上只见空客栈,不见商贾来,冷冷清清,不复去岁繁华。

    大街上,排队买米的百姓少了许多。之前是无米可买,现在是无钱买米。

    裴少淮看见,有百姓拿着泰德钱肆的票号去买米,一贯的票号只换得几斗米。甚至有的粮铺直接挂出牌子,只收铜钱银币、银两,不收宝钞、票号。

    钱肆失信之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