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_分卷阅读57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78 (第2/4页)

赫有名的新安会馆。尽管时间定在巳时,但从辰时过后,就不断有一辆辆马车行来,把新安会馆门前那一条原本挺宽阔的长街给堵得严严实实。拉车的马匹全都是来自北地的优良品种,车夫也好,跟车的健仆也罢,无不都是优中选优,为的就是在别人面前不丢脸面。

    下车之后的商人们有的和熟悉的人打招呼,有的自顾自入内,但大多数人都会向新安会馆中迎候的仆人问一件事——那就是程老爷的行踪。当听说程老爷一大早就来了,却并没有和其他徽商同来,而是带着自己的两个子侄,晋商和江右商帮的人暗自长舒一口气,徽商们则是连忙前去拜访。

    程老爷对于徽商自是一概来者不拒,可对于他们的抱怨也好,建议也好,提醒也好,则一概不置可否,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他在扬州经营盐业多年,威望又高,手段又厉害,这样从容自若的表情一摆出去,自然让去年跟着他大赚一笔,今天又来得早的新安小盐商们兴高采烈,直到汪道旻带着七八个人抵达。

    这新来的七八个人面目陌生,可是,当汪道旻仿佛毫不在意地吐露了他们的真实身份之后,顿时引来了一片哗然。原来,这些本都是淮北盐商!

    须知两淮行盐,淮南八单,淮北四单,所谓的单也就是每年正额盐引在官府掣验时的计算单位。而所谓的掣验,指的是盐商在相应的盐场买盐之后,一定要运到淮安和扬州,先在巡检司开单列明先后顺序,然后送巡盐御史批答,总共十二张单子。在最终掣验数量之前,这些盐一律要放在固定的堆栈。所以,淮北淮南的盐商一般南北为界,井水不犯河水,可这次几个淮北的盐商竟然到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