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浪淘英雄 (第6/10页)
朱棣眼睛一亮,随即又飞快的黯下去,仍旧虚弱的道:“多谢父皇信任,儿臣……愿以今日头上的鲜血,发下血誓!燕王一脉,世代永不叛君!若有违此誓,儿臣愿受九天雷轰,万死不得超生!” “好!好!好儿子,好儿子啊!” 朱元璋泣不成声,苍苍的白发仿佛在向世人宣示,他再也不是那个曾经纵横天下,威服宇内的淮右布衣,此刻的他,只是一位心疼儿子的可怜老人。 岁月如大浪,淘尽英雄。 ************************************************** 两日后,朱元璋下旨,准燕王朱棣回北平领军,抗击北元乞儿吉斯部,并调河南,山东,山西三地数十个千户所,近八万官兵随同前往征伐。 这道圣旨令满朝文武尽皆哗然。 春坊讲读官黄子澄第一个提出反对,这一点黄子澄与萧凡的看法是一致的,燕王乃虎狼之辈,只能留于京师,不可放回封地,朱元璋这道圣旨无异于纵虎归山。这对朱允炆将来的皇位是十分不利的。 黄子澄一连上了好几道奏章,皆被朱元璋留中不发,未得只字片言批复。 就在满朝文武或惊或疑之时,紧接着,朱元璋又下了第二道圣旨。 这道圣旨却有些意味深长了。 圣旨中言道,燕王领河南,山东,山西三地八万官兵击溃北元乞儿吉斯部以后,三地官兵不必归原建,就地驻扎在河南,山东,山西三地与北平府交界的位置上,各自建立新的千户所,以防北元鞑子来年反扑,解北平之围后,由武定侯郭英统领三地官兵将士。 击溃鞑子之后,原北平府将士抽调五成回京,由五军都督府另行补上新丁充入北平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