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明末_第六十七章:计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计划 (第3/4页)

 到手一切的东西和荣耀都将会随着明庭的崩塌而消亡。

    《南明史》甚至可以看的人直接背过气去,简直就是一部荒唐史。

    守住淳化,洪承畴给他心中的评价最多只是中等,默认他营将的身份,到时侯兵额下来恐怕只有两千余人。

    但是这远远不够,他需要更多的军兵,需要更多的权力。

    作为营兵自主权极小,不同于卫军有固定驻地,可以屯田发展,甚至连制作军械的匠人都有。

    营兵一旦接到军令,便要听从调遣,开拨上路

    明军很多的营兵军将,就是不断的在关内和关外不断的调动,疲于奔命。

    就是骄横如左良玉,在一开始最多也只是拖延些许的时间,不敢真的不奉令。

    身为营兵现在想要寻访一地发展,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崇祯年间,能够安心种田的地方少之又少。

    崇祯初年,旱灾还只是局限于陕西一地,受灾人数并不多,粮食减收严重,人畜饥馑,掀起了民变的序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旱灾自北向南不断的蔓延,不断的扩大。

    从陕西到山西,再到北直隶,再到河南、再到湖广等地。

    到了明崇祯十三年时,降水量甚至已经不足往年的一半。

    每石米的价格甚至涨到了五两。

    大片的农田受灾,禾苗尽枯,庄稼绝收。

    山西汾水、漳河等喝水尽皆枯竭,河北九河俱干,白洋淀涸,使得民变越发的剧烈。

    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不仅遭受了旱灾的袭击,还遭受了蝗灾和更为严重的瘟疫。

    河南有官员启奏:“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