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6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0节 (第3/5页)

备起来并不算难,也不需要太高的精度。

    毕竟在原本的17世纪,欧洲还没开始工业革命呢。

    不过与惠更斯设计有所不同的是,徐云对力矩方面进行了一些优化:

    一来是加了两根辅助绳,缩短了左侧的偏转力。

    二便是先让驴去给发条蓄力,接着再通过发条提供推力,省去了人力的支出。

    发条形变产生的能量持续时间很短,但瞬时量级却很大,对于精加工来说是个相当合适的工具。

    反正那头驴也是老苦力了,辛苦就辛苦点吧。

    说到头还是那句话。

    驴再累,关徐云什么事呢?

    总而言之。

    按照徐云的规划。

    整个望远镜的制作耗时,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

    预计在八月中旬上下,便能进行第一次星空观测。

    至于显微镜嘛……则要简单一点。

    毕竟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一关,已经在不久前被老贾他们解决了。

    哪怕没有干涉仪进行辅助,显微镜级别的小口径透镜还是不难制备的。

    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代加工玉石的技术就有些类似透镜制备,并且形成了产业。

    那种性质甚至已经超过了“雏形”的概念,都可以归属到早期应用的范畴了。

    只是那时候没有光学的详细概念,先民们算不出k(θ)的函数而已。

    因此眼下有了相关曲率半径的数据,在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