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4 (第2/4页)
里多了些店铺,青砖瓦房更多些,只有一条主路是铺了石板,其他都是泥巴路。 县城稍微好一点儿,有两三层的小高楼, 大部分路都铺了石板,但比起夏琛想象中的繁华盛世, 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不着急, 等他去了京城, 总能看见这个时代最繁华的一面。 第一次去学堂,是夏老爷赶着牛车送他们去的, 除了夏琛和南哥儿的书箱,还有给先生送束修。 以前夏琛看电视的时候的, 里面动不动几万几十万两白银,好像钱少一点儿都不配拿出来演一样。等真的到了这个时代生活, 夏琛才理解银子的购买力有多强, 也明白了为什么读书人少, 真的是供不起。 他和南哥儿两个刚启蒙的小学生,每月学费一人五百文,去买笔墨纸砚,最便宜的纸都要好几十文一刀,光送他们上学,还没说学到什么,家里已经花出去几两银子,普通的农人家里,一年也不见得能攒下这么多钱。 但是在古代,读书只要能出成绩,就是一项回报率极高的投资。中了秀才,便是国家养着了,每个月发粮食。若是不打算再考,开个学堂教教小学生,光收学费就能活得无比滋润。 孟秀才家是个颇为雅致的小院,小两进,内院住着孟秀才家人,外院隔了最大的一间屋子做学堂。可惜夏琛没有小师妹,只有一个才五六岁虎头虎脑的小师弟。 简单问过几句话,确认两个孩子智力没问题之后,孟秀才便收下这两个了这两个学生。 孟秀才才开的蒙学,名声不显,夏琛南哥儿两个,再加上小师弟孟明峻和另两个学生,也不过五人。另三个已经学了几月,进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