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五章张沅案 (第1/4页)
石子明不过二十八岁,却掌了大宋教学、舆论两大块。 大宋的学术风气乃历朝历代之最,其地位不言而喻。 皇帝欲行革新之举,却将此重任交给了一个二十八岁的年轻人。 仅仅是因为他写了一篇《百家大世疏》? 这大宋天下的儒林泰斗虽然安静地传教着自己的学术,但内心肯定是不服气的。 朝堂上的大佬们皆知石子明从政经验不足,不过心里也十分清楚,皇帝要扶持他,便是有大佬为石子明在背后推波助澜,助他扫除障碍。 眼下石子明之汇报,必然要牵动一些人的心弦,掀起一阵波澜。 只是没有人知道,这阵波澜将会有多大。 会不会如去年皇帝扫清中原,发配十数万儒生一样。 虽说皇帝在清扫中原叛逆之时,已经发配了一批儒生,但这大宋儒生千千万,岂是一次就能压下去的? 说到底,那些儒生在学术界的地位一般般,不过是背后的人故意挑唆起来对抗皇帝的牺牲品。 真正的儒生强势派,还在这东京城,还在这大宋天下稳稳扎着根! 有宋一代,儒学登峰造极境。 岂是皇帝一次就能扑灭的? 便说大宋的四大书院,乃是大宋儒学最盛之地。 每一个书院都有当代大儒讲学,其中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有民谣“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并且称书院为“潇湘洙泗”,将它与孔子在家讲学的地方并称。 当今天子欲兴百家之学,凡是对抗朝廷的儒生皆已发配边疆。 但朝堂诸公皆知,四大书院,民间大儒,都未曾发声。 那到底是默认了天子的做法,还是以退为进? 同为儒学出身的宰相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