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6章 民怨沸腾 (第2/3页)
“诺!” 少府家令领命。 冬天征发徭役,对朝臣们没影响。 少府家令将条陈递上去后,很快朝臣就一致通过,民发天下。 转眼间,京畿一地的小民,哭爹喊娘,惨不忍睹。 大冬天服徭役,而且来回几千里远,去的地方是比京城更冷的北边。 此去,怕是有去无回,多半会死在路上。 一时间,京畿,以及京畿附近的几个州府,可谓是民怨沸腾。 太宁帝萧成义听不到民怨,他一心惦记着北边的军事。 也没人将这些民怨告诉他。 朝臣们都是揣摩人心的高手。 明知道皇帝着急北边的军事,还给皇帝添堵,会不会做官? 区区民怨,又算得了什么? 哪年没有民怨? 年年有民怨,也没见出什么事。 …… 富贵山庄。 王元娘坐在屋檐下做针线活,她妹子王三娘抱着孩子哄着。 今年夏天的时候,王元娘和沈小哥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一个大胖小子,将王沈两家人都高兴坏了。 两家人都特意赶到富贵山庄,凑份子钱,给孩子办了个满月酒,极热闹的。 王三娘的手艺还是差了些,工坊没要她。 本以为没了希望,一转眼,她却在南北杂货铺找到了一份活计。 今儿轮休,她就在jiejie姐夫家里帮忙带孩子。 院门被敲响。 有来往于村里和富贵山庄的老乡,为王元娘带来口信。 “元娘啊,官府征发徭役,你爹那身体,去了怕是活不成。你兄弟王大壮要替你爹服徭役,官府也认可,说你兄弟已经成丁。可你爹不舍得,大冬天的,听说这回要去北边输送粮草,来回几千里远。” “往年干这活,多少壮小伙子都没活下来。你爹让我给你带口信,你能不能回去一趟,把你兄弟拦着,你兄弟就听你的。你爹说了,这次徭役他去。” “我爹去?他不要命了吗?” “没办法啊!总不能真让你兄弟去服这次的徭役,是要死人的诶。就算不死人,年轻壮小伙落下一身的病根,以后还怎么支撑全家?以后的日子还要不要过。” 王元娘急了,“那也不能让我爹去啊!” 老乡摇着头,“那没办法。你们王家必须出一个丁,十天之内要到官府报道。你可要抓紧了。” 老乡传了话,又去别家传口信。 王三娘傻了,“大姐,这可怎么办?爹去服徭役,会死的吧!让二壮去,可是二壮还没娶妻,连个孩子都没有,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这如何是好?“ 三娘急得要哭。 她一着急,手上就没个轻重,孩子受不住力,哭了起来。 哇哇哇…… 王三娘满脸通红,很是心虚。 王元娘对她说道:“你看着小宝,我去找你姐夫拿主意。” 沈小哥也碰见了传信的老乡。 同样的事情,还是服徭役。 沈小哥几兄弟,早就分家独过。 也就意味着每家都要出一个丁口,去服官府的徭役。 如果就在本地县城,疏通沟渠,开垦荒地,修整官道,那也罢了。 本地服徭役,除非特别倒霉,基本上不会出人命。 而且时间也短,也就一个来月。 可是这回,是要去北边输送粮草,来回几千里,一去大半年。 这么远的路,这么长的时间,真的会死在外面。 不是小民自己吓唬自己。 这是经验教训。 凡是这种几千里来回大半年,又是冬天的徭役,每次征发民夫,能活着回来的也就六七成。 若是遇到战事,活着回来的能有四五成,那都是老天保佑。 很多人,即便能活着回来,也会落下一身的病根。 所以,人人都视这种徭役为死亡之旅。 没人敢打包票,自己是那个能活着回来的幸运儿。 光是冬天冻得残废的人,每年都不知道有多少。 还要在大冬天赶路,脚就别指望要了。 十根脚趾头,能囫囵带回来五六根,已经是幸运儿。 这样的徭役,没人敢去。 沈家几兄弟,目前看来,就沈小哥最有出息。 于是,托人带信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