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310节 (第2/5页)
影、剧组、男女关系充斥市场。 就在90年、91年恰恰是内地整个电影行业的分水岭。 改开之后,被极大约束的电影文化生活爆炸式的放开,全国人民在80年左右疯了一样的喜欢看电影。 那时候一年能有近三百亿人次的观影纪录! 各种电影院、露天电影场、移动电影队,都极大的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观影热情。 82年《少林寺》上映的时候,一两毛钱的票价,能卖出过亿的票房! 换算到现在那就是过百亿的总票房。 但这种局面从85年左右之后就开始急剧下滑。 电视、录像厅开始抢夺市场,特别是后者,各种正规不正规渠道流进来的大量港台国外电影,一下提高了观影审美档次。 看惯了港台、国外成熟的优秀作品,哪里看得进粗制滥造的国产电影。 而且录像带和磁带一样的可复制性,也比电影播放成本低得多。 国内电影厂迅速萎缩。 穷得不得了,只能拍那些低俗得要命的商业片吸引眼球。 然后这么烂的片子,在电影院看毫无体验感,就愈发没人看。 陷入死循环。 这种情况要到95年放开国外大片引进,真正在大银幕上欣赏《真实的谎言》,感受到大银幕的震撼威力之后。 才逐渐改善电影界的经济情况。 五六年的积淀之后进入新世纪,内地电影才开始复苏,再过五六年才真正有了和国外电影抗衡的力量。 因为那时候才建立起票房院线制度。 整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