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辽 (7) (第4/5页)
回。 眼看着与辽军之间的战役不能取胜,童贯焦急万分,不知道该如何办?恰在这个时候,童贯接到了徽宗皇帝的圣旨,令其与蔡攸一道返京回朝,商议相关事宜。童贯接到徽宗皇帝圣旨,如释重负,急忙收拾行装,率领一千名禁卫军,南返回京。回京时,童贯想起种师道曾说王进救了他性命的话,遂命令种师道,让王进前来报道,护送他和蔡攸返京。 这是个什么情况?徽宗皇帝为甚要召回童贯、蔡攸? 原来,在这之前,根据战局发展情况,蔡攸已向徽宗皇帝写了奏书,令快马传送,八百里加急,报告到了京师朝廷。 蔡攸的奏书中,极力强调辽国因丢失了东京、上京、中京三处,现在对南京防务极为重视,集结了优势兵力,全力防守幽州,战事推进不利,我军损失颇重。目前,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在奏书中,蔡攸并没有把责任全部推给种师道等将领,只是略微提了下种师道的不是。其中原因,并非是蔡攸不想把责任全部推给种师道等人,而是因为奏书中说不清楚。 对徽宗皇帝,蔡攸极为了解,知道徽宗皇帝是个聪慧的的人,若在奏书中说得太多,徽宗皇帝会反复思索,会发现其中的破绽。蔡攸想的是,当面奏报情况时,可以根据圣上的疑虑,做出解释;奏书就做不到了。才有决定,等返回朝廷后,当面奏告圣上,到那时,摇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所有的责任,全部推到种师道的身上,让种师道当此次北伐失利的替罪羊。 徽宗皇帝接到蔡攸奏书,得知前线战事不利,大军被辽军受阻,损失惨重,大为惊恐,遂急令童贯、蔡攸暂停伐辽,将大军交予王禀总管,令他二人先期返朝,以商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