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争暗斗 (第1/5页)
这几句话在恭亲王听来,还算比较入耳,他瞅了一眼,看到说话的是翰林院编修张佩纶。 想到清流们当中还算有几个脑子清醒的人,恭亲王的心情变得稍微好了一点。 恭亲王从清流们身上收回了目光,他转过头,望向外国公使团的坐席。 果然不出他所料,意大利公使的席位,是空着的。 今天到场的,是英、法、美、俄、普、奥及荷兰、比利时和日本公使,他们在得到了总理衙门的通知之后,早早的便赶来了。此时他们都坐在椅子上,一个个神情悠然的闲谈着,似乎对今天要处决的是欧洲人并没有感到丝毫的不安。令在场的外国记者们大感吃惊。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国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之后,外国人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西方列强的理由是,诸如中国,埃及,日本,摩洛哥,伊朗,泰国和土耳其这些所谓“未开化”的国家,没有能力作出公正审判,因而必须采取强压的方法保护侨民单方面的治外法权。因此西方的领事被授予处理所有与本国公民有关的民事和刑事案件的权利,即领事裁判权。这类治外法权其实是一种对所在国主权的严重侵犯,理所当然的遭到了所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但当三名行刺中国使臣的意大利籍凶犯被引渡到中国受审的消息传出后,中国朝野上下均极感扬眉吐气,而各国驻华公使均一片哗然,他们认为这是对治外法权的干涉,纷纷致电本国政府,对此表示反对,希望政府做出相应的反应。 令各个驻华公使感到惊讶的是。这一次各国政府却没有支持他们的公使(意大利政府除外),象美国公使威廉士(sams)曾写信询问美国政府“由中国政府审判意大利犯人是否妥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