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_第六十一章 迎难而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迎难而进 (第1/5页)

    此刻无论是林义哲还是沈葆桢,都没有预料到,正是这鸦片税,还会带来一场意外的风暴。

    尽管因为左宗棠的刻意打压,船政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危机,但是船政仍然保持着很高的发展速度,各项工程有序展开,没有受到干扰。

    “万年清”号军舰的建造已经历了整整一年,在舰体规模初具际。船政厂区内,随着从海外购买的机器运到,转锯车间、钟表车间(生产航海、蒸汽机用仪表、器材)等也已经建成,漂亮的欧式厂房成为当地一景。正当众人都在围绕着“万年清”的建造和船政建厂事务忙碌时,1869年2月8日,船政大臣沈葆桢带同洋员、官员举行仪式,拜祭妈祖,将一块龙骨捧上了第一号船台之旁的船政第二号船台,昭示又一艘新船开工了。

    这一天兴工的这艘轮船属于福建船政五年计划中制定的80马力军舰,按照最初的设想,80马力军舰属于“乘船厂闲工”,见缝插针建造的小型附带产品。当船政从暹罗等地采购的木料源源运到,第一号轮船“万年清”船体即将告成时,80马力军舰的建造便顺理成章提上议事日程,船政大臣沈葆桢决定趁船材储备丰富,不等第一号轮船完工,就势同步开始兴造,提高造船效率。

    和“万年清”号一样,这级80马力军舰也属于全木质蒸汽动力炮舰,设计图纸来自法国,船材、机器基本为进口品,由船政总工程师法国人达士博监造。这艘编号为船政“第二号轮船”的80马力军舰排水量515吨,舰体长51.8米,宽7.48米,舱深4.57米,吃水3.39米,无论是排水量还是外形尺度,都比第一号轮船小了不少。也正因为此,与“万年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