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二节 秋赋(七) (第2/5页)
田亩,想花钱消灾一亩不报是绝对不行的。 陈明刚很清楚,要借用澳洲人的势力。就得实实在在的干出点业绩来,全靠受贿来办事在澳洲人手里是不行的。 周七很能体会师父的心意,所以这些天来忙忙碌碌在乡下四处奔波,基本上就是在和人讲斤头谈条件中度过的。 当然事情办得并不容易,陈明刚提出的条件很苛刻:不仅要每家上报一些隐田。在耗米的数量上也有增加。过去有粮户不缴耗米或者少缴的,这次陈明刚毫不妥协,坚决要求他们按份例缴清。 “现在不狠狠的勒逼他们一把,以后这样的好机会说不定就没有了。”陈明刚指示他,“话,不要怕说僵,更不要怕说狠话。有澳洲老爷给我们撑腰,你怕个什么?咱们不怕闹大――党那门这么猖狂,脑袋不也给挂城门口去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周七却不愿意这么干。师父是师父。他是他,自己以后能不能当上衙门的书办还很难说――照现在这个样子,大约自己是没指望了。陈明刚有三个儿子,最大一个也有二十了。师父年纪还算不大,再干个十年不成问题,到时候自然是传给自己的儿子的。到时候谁知道这个师弟会对他是什么态度! 自己不是正式的吏,说来说去不过是个没“黑人”罢了。古代也很看重“编制”的。周七抱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原则,对大户们还是非常的客气,而且总是先打招呼在前:这是“上面”安排的,不是自己的主意。 “小的也是身不由己。”他总是和大户们陪着笑脸,“你看小的三十了,连个老婆也没有,不过混口饭吃。还得请老爷们多多体谅!” 这话无非就是暗示大家:好处可不是我拿得。冤有头债有主。 刘家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