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一百二十九节 红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九节 红薯 (第5/7页)

好的一面看,这说明王田有“忠心事主”的意思,从坏的一面看,王田的行为和“汉jianian”也没什么不一样。吴南海过去常听人说过:外国人到中国来,原本是老老实实的,都是一群讨好的“汉jianian”给带坏。虽然偏颇,却不无道理。

    “这个,再议,再议。”吴南海硬不下这心肠。

    王田见吴南海脸上阴晴不定,不知道哪里说错了话,闭口不言了。

    吴南海想了一下,问:“你说一亩才能收千把斤?”他不信。这东西他下乡实习的时候就知道,农民随便种种也能收二三千斤一亩。

    王田说:“也就第一年能收二千多斤,然后一年比一年少了。少得只有八九百斤的。”

    “不可能吧……”

    法石禄却点点头,提醒他:“病毒感染。”

    “对,对,我居然忘记了。”吴南海一脸惭愧。这是很基本的知识,他居然忘记了一干二净。

    红薯,也包括马铃薯之类的薯类作物,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在生长、储存过程中会感染多种病毒。病毒会在薯块或者薯苗内不断累积,引起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大幅度下降。减产幅度在30%~70%以上。

    1957年秋收时节的,山西洪洞县搞出了当时全国第一的红薯“高产量纪录”:马牧乡汾明农业社红薯亩产量5510斤。

    红薯亩产五千斤,在21世纪已经不算稀罕事了――新品种高产脱毒红薯,精心种植的话,第一年产量不会低于一万斤。但在1957年就已经是全国第一了――这全国第一还多少有些水分。红薯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持,产量也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