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_第144章:将欲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4章:将欲行 (第3/6页)

的常平仓存储能力有限,当官方以平价把常平仓卖光之后,需要从太仓、广通仓运粮补充,排队等候的百姓见常平仓无粮可信,本能的以为官府也没有余粮,恐慌之下纷纷去私家粮铺采购高价粮,促使粮价进一步提升。

    这种事情,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都难以避免,不过那时候更多是盐价,由于人们民智开化,且又有囤积居奇罪约束不法jianian商,只要官府通过各种便捷渠道发出公告,受影响的区域和人群都不大。

    而在大隋王朝,这种粮价暴涨的影响大得惊人,所以在这种民智未启、听风就是雨的年代,更加考验官府的公信力。好在公信力这种无形却异常重要的东西,杨坚不缺、大隋官府也不缺,当朝廷宣布从广通仓调三百万石粮食进京平抑粮价时,几乎失控的局势立即咔然而止,上午刚刚涨到一百二十钱的粮价迅速回落,各个坊门陆续开放,大兴百姓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

    而这时,各个粮铺的麻烦才刚刚开始,虽然朝廷没有去找他们麻烦,但是上当受骗、买了高价粮的百姓却不干了,纷纷跑去退货,又是一阵鸡飞狗跳,留下一地鸡毛。

    。。。。。。。。

    中午刚过不久,从安置点巡视回来的杨集进入了戒备森严的延兴门,马车行进度异常缓慢,三个门挤满了争相出城赈灾的车队,有官方的、有王公大臣的、有民间富户的……为了名望、地位,大兴城内的世家门阀和富商都拼了。

    不过这种于国有利、于民有利、于己有利的名利观,也是儒家推崇倍至的非义不取的名利观,无疑是一种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马车内,杨集正在考虑凉州的各种安排,按照朝廷的安排,将会把五万余户、高达二十六万人口的灾民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