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刀_第一百九十五章 我也想与你一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五章 我也想与你一战 (第1/5页)

    考状元自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这句话徐虎可以随口说出来,徐杰却是没有自信说出口。

    古代科举制度,其实也代表了选拔人才的先进性,科举并非只代表了腐朽僵硬。

    就如科举所设置的考试科目来说,其本身目的出发点,也是极其科学的。经义,代表了一个人的道德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策论,代表了一个人的思维逻辑以及行政能力。

    即便是后世的公务员考试,乃至于古今中外的公务员考试,其实也不过就是围绕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所以这种制度,在特定年代里,本身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也是当时整个世界最先进的选拔人才方式。

    社会要保证公平,就需要制度,不论是科举,还是高考。虽然总有许多人诟病,但是其中有一点不可否认,就是这样的制度,已然是当时社会能想到、能用到的最为公平的办法。尽管可能对某些个人而言会有些不公平,但是对于这个社会而言,无疑是最为公平的。

    如今的徐杰,并不如何反感科举。其中也关乎一个道理,在古代社会到底什么人可以做官?或者说到底一个人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是做官的基础?

    毫无疑问,那就是读书人,能写字的人。且不说读书人能明白什么大道理,能有更多的见识之类。就说管理一个国家,管理一个社会,文字是最基础的载体。行政命令、统计分析、档案记载等等,这些都是依托文字进行的。所以读书人才能做官,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在古代社会,读书人的比例又是多少呢?以小见大,就如青山县徐家镇,整个镇子两千多口人,能识字的,能清楚的写出一封书信的,也不过四五十人的数量。

    这也还是因为徐家镇比较富庶,也因为徐仲、徐老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