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十五、诗会前 (第1/4页)
诗会几乎每年都有,但大多都是年节之时,比如元宵、中秋等时候。 各地大商会出资合办,笼络才子,为的就是搏一个名声,沾一点才气。可别小看这才气,本朝崇尚文治,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虽有家缠万贯,衣食无忧,但也引人觊觎,如此一来这才气很多时候都是保命的。 对于读书人来说,在各种各样的诗会上崭露头角不止可以博得才名,还能为自己的前程铺平道路。 而在京都却有着微妙的不一样。 这里朱门林立,豪门无数,商人就算有钱也是说不上话的,这里的诗会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一般都是有名大儒,大学问家或者才名远扬的人物才能举办诗会,光有钱是不行的,不然别人也不会赏脸,赏脸就是掉身份。 对于读书人来说京都的诗会想要拔得头筹几乎难如登天。天下学子,名流大家汇聚的京都竞争绝不是寻常地方州府可比,但竞争也意味着机遇。 在京都任何一个诗会能够名列前茅带来的名声也是难以想象的,若是地方州府的诗会顶多也就局限于当地传扬,再厉害出了州府就不会有人知道了,但京都可不一样。天子脚下,全国上下人们的目光总是汇聚于此,只要有风吹草动转瞬就会传扬千里,也正因如此,若是能在京都扬名,基本也就相当于四海皆知。 而且京都达官贵人无数,朝廷大员众多,要是诗会上表现亮眼正好被谁看中,也可以博一个好前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