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6 (第2/4页)
有人图谋不轨伪造这份罪状,单单只有署名的话,岂不是更省事,何必大费周章加上官印,搞得这般冠冕堂皇。” 堂上窃语不断。正如怀敬王所言,一份借口一面幌子而已,何须如此郑重其事。真假难辨的字迹更能混淆视听,檄文所署的几位前臣早已不在人世,身份敏感是其一,十数年过去,曾经的手笔奏章等还否找得到实难查证,即便是存放重要章折的官坊,那都是由文吏抄记的。 但印玺制度属于朝代传袭的文化,是真是伪可不一定查不出来。 “这么说来,可以从印玺找到突破?”殿上皇帝发问。 “正是。提到这几位前臣,有个人可能有话要说。”渊澄再次踱步,到刘申面前半蹲下,“刘大人难道不觉得其中一个名字和玺印很是眼熟吗?” 第101章 如今朝堂之上的公卿大臣,亲身经历朝廷换代的,屈指可数。 二十年前齐覆康立,多数人还不知道在哪个部下名不见经传。他们所知的,同时也是呈现在世人眼中的事实是令人叹惋哀戚的无私美德——禅让、天灾。 上了岁数的,比如安陵王、御史大夫等,或多或少都知道些未为人知的秘密。形势所趋下,大浪淘沙,爬梳剔抉,真相渐渐面目全非。而这些窥见事实血迹斑斑一角的人,就是那淘尽繁沙的一滴水。 现下,渊澄这一问问的是刘申,可仿佛要将作答的是他们,安陵王皇族一脉自是不惧,但那五旬老翁御史大人的异样表现尤为明显,神情甚是惶然,双手握拳,半白的山羊胡不住地颤动。 刘申望着面前的黑字红印,嗫嚅着发不出声。 渊澄眸光一凌,将手振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