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6章 庆澜的部署 (第2/4页)
少要翻个十倍。 因此在只能够依靠财政盈余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那些长时间,减少那些大资金的投入也就成为了朱庆澜的首要选择了。 但或许朱庆澜也没有意识到一点——一旦这些领域的建设和政策被取消了的话,那么引发的震动会很大。除了这些前期的投入会付诸东流,“朝令夕改”也无疑是对川府公信力的一种磨损。 因此,节流二字看似简单。有人认为,这只要动动嘴,但是实际上,节流这件事情却是很艰难的。在有人看来,节流不异于虎口里面拔牙。 “都督,你别生气。我觉得节流不用那么着急的推行的。” 杨森略带悠闲地说道,而他的这幅风轻云淡的态度也引起了朱庆澜的好奇。 “详细的说一说,我刚刚还在因为这件事情上火呢!” “其实节流这件事情就像是修建水渠一样。在修水渠的过程中,其实我们不用刻意的去引导水的方向的。因为只要我们的水渠修建好了的话,连上水路,那么水就会自然而然的流进我们的水渠了。” 杨森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让朱庆澜知道了“节流”的自然而然的特性。 对于节流,强迫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可靠的,甚至强迫还会激起出川省人们的不忿情绪,但是要是用时间磨平的话,节流就会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换句话说,只要朱庆澜不再拨出资金,实行拖字诀,那么,在没有持续的投入下,这些耗费巨大的教育,修路行业自然而然的就会萎缩了。 聪明人也能够看出来,从另一角度来看,杨森的这一招就是移花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