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80 (第3/5页)
九江府。两路渡江之后,便能两线出击,数十万大军先定湖广。湖广既定,顺江而下,再攻南京……” 有人提出异议,说京营尽数从江淮撤军,地方官军必不能挡汉王,等于把好不容易得来的江淮地区拱手让人。杨荣道:“可立刻调宣大精兵回内地,随后向江淮抵近。” 水榭一时议论纷纷,战争持续到现在,大伙儿已意识到情况的不堪,连九边军队都要回援。 杨荣这样等级的大臣提出军事主张,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建议调宣大精兵入援,为了保障北边安全,只有提前拆关外藩篱独守长城一线……这就涉及到国防国策层面了。所以这次御前会议才能从早上一直议论到现在,实在涉事太多。 大明的北部防线国策一直在演变,永乐大帝时期武力强盛,不存在守的问题,皇帝数次亲征,都是大军主动出击,处于进攻时期;但到仁宗和现在宣德时期,已然不能主动进攻,策略是在在长城外设据点、在宣大屯重兵随时驰援,力图在关外野战将入侵之敌聚歼于长城脚下。 不过在内战爆发之前,已经有了全面防御的言论,当时朝臣认为应该尽力罢兵与民生息,要裁军同时继续裁撤长城以北所有的藩篱据点。这种趋势似乎无可阻挡,从永乐末期开始就裁撤了两个最大的据点,到宣德年间无疑要继续下去……只不过眼下杨荣的言论,让一切更加突然。 这时杨士奇忍不住再次旧调重弹,他在这个节骨眼一开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