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71 (第3/4页)
,只采了满满一桶,这离熬制还差的多,第二天,大丫又叫秦书海去采胶。 这下他学聪明了,买了二十多个小盆,把小盆上都捆了绳子,这样直接吊在树上,方便的多,再拿了几只木桶,借了大丫家的驴车,就又去那片树林里了。 一连三天,整整采了五大桶的胶,大丫这才让他停了下来,这三天,大丫那也没闲着,指挥着肖靖然用木头做模子,一对成年人的木鞋,但是带半截腿的,一个人形的木头,只是上面带帽子的。 其实这是雨鞋和雨衣的模型,雨鞋就是胶鞋,可以下地,不用再光脚了,雨天穿他也不用湿鞋了,雨衣可以取代蓑衣,又防雨,又结实,又方便。 这两个模型被大丫用铜油浇过,然后又烘干,打磨的很光滑,肖靖然好奇的想看看媳妇这到底要做啥。 大丫又指挥他俩在院里做了一个灶台,买了一口大号的铁锅,让他们把胶倒进锅里,烧火,开始熬制,一边熬一边跟他俩解说。 这是最初的乳胶,把鞋子的模型拿过来,大丫在一只鞋子上套了一层布,如果想鞋底厚实,可以加一层垫子,但前提是跟上面的布紧密连在一起,要坚固。 然后把熬好的胶一点一点从鞋底开始往下倒,让整个模样子均匀了,晒一会儿,再倒,鞋子要之倒几次,这样鞋子就厚实了,然后再倒另一只,最后倒的是雨衣。 这两个模形就算做好了,就等着凉了以后定型再把木头模型取出来。 鞋子的颜色是黑色的,熬胶的时候加了色素,雨衣的颜色是红色的,都是加了染布的色素,古代的条件有限,只能暂时这样了。 一上午的熬,一中午的浇,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