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51、兵不血刃 (第5/8页)
给他们粮食,从代州到雁门关需要爬山,一大段山路大军不好展开,饿得半死不活的三千辽军很好控制,等他们吃饱了就是麻烦。 等第二天到雁门关下时,三千辽军还剩两千不到,很多在路上被扔了。 剩下的也不敢抱怨,不敢抵抗,只盼能早日逃出去。 雁门关在雁门山上,登上这座雄伟高山时,史从云心中感慨万千,雁门山,雁门郡,这里的血流得太多,这里的战争决定了数千年天下格局,从这翻过山口,后方就是朔州,以及老爹心心念念的云州,汉朝时云中郡!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即便在如今看来也是,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等外族,向北扩地,建立云中、雁门、代郡,从此这一片及其更北面的大同,内蒙南部等地就纳入中国统治。 之后赵国派大将李牧长期经营驻守雁门,后来也在雁门北大败匈奴。 到汉朝武帝时控制进一步加强,雁门北面的代郡、云中郡成汉朝大军往北进攻沙漠、草原的重要前沿基地。 随着汉朝大军在漠北草原的纵横驰骋,这些地方在汉朝时也不同其他朝代,从边境逐渐变成安稳后方,大力开发和大军的长期驻扎,使雁门往北,后世大同,内蒙南部等地越发繁荣,出现“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局面,但汉朝之后,局面就变了,这些地方重新变成战争前沿,逐渐荒废。 在唐朝诗人的诗里,昔日云中郡的繁荣富裕只能作为一种追忆。 唐朝时,北方突厥等游牧民族崛起,屡有内犯,唐王朝于是驻军于雁门山巅,于制高点以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