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64、讹诈 (第2/8页)
的诏书到后,李筠接受封赏。 但几天后,昭义军那边又有官员上书说李筠此次大战有功,数年来一直戍守边境,打败北汉,请求封王。 之后几天还接二连三来了类似的奏疏,有的甚至以史从云被封王来举例,认为李筠也有战功,理应封王。 另外一件事则是上个月撤军时,李继勋没有随李重进、张永德回京,而是在河北南下后带数十人去投靠了李筠,李筠来信,请求留李继勋为自己部将。 如果平时,这种做法等同于背叛朝廷,其罪当诛,但史从云和李谷商量之后决定忍了,因为他们不能惹怒李筠等边境节度使。 李继勋和史从云不合,可能是见官家不在,怕回来之后受报复,所以投靠李筠寻求庇护。 大概是这件事让李筠越发跋扈,觉得朝廷怕他,所以来了这些奏疏。 史从云和太后看后顿时明白这封奏疏的意思,这绝对是李筠指使的,说白了就是要挟,不给他封王,他可能就要跟朝廷闹,甚至在这种时候,这些边关节度使完全可以重新站队。 史从云气得破口大骂,当着符皇后的面骂了好久,骂完之后连喝两大碗凉茶才稍微歇火,这李筠还真是个刺头。 符皇后连好言相劝,低声细语让他要冷静,不能在这时候跟李筠翻脸。 虽然此时举国上下都在欢庆,十万将士刚刚把辽国打得屁滚尿流,士气振奋,史从云的威望如日中天,三军用命,号令畅通。 但只有李谷,符皇后等几个高层才明白朝廷此时的困难,最后一场打得太大,十几万军队,差不多四十万后勤补给人员,国库已经打空了,如果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