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_449、樊若冰的渡江方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49、樊若冰的渡江方案 (第2/4页)

就恢复过来。

    说了自己怀才不遇,南唐权贵垄断官场,他上升无门来投明主的事,随后便开始说起他的渡江方案。

    随着他的演说和图纸展示,原本好几个准备当笑话看的军中将领也逐渐严肃起来,之前他们一直觉得在长江上架设浮桥如同天方夜谭,简直开玩笑。

    可樊若冰却不是信口开河的.......

    他提出渡江的位置,就在采石矶,因为他根据多年在长江沿岸走访和亲自架着小船测验得出采石矶附近江面最窄的结论,而且采石矶两岸都是兼顾巨石,这也是采石矶这个名字来源。

    而这样兼顾的支撑可以作为浮桥在案边的支点。

    同时他也提出具体的细节上的cao作,如以往的浮桥大多用铁索链接船只,然后铺设木板,十几年前史从云率领的后周大军渡过淮河时就是使用这样的方法。

    不过长江不是淮河,铁索可以支撑,当木板强度有限,如果长度太长,船只随着波涛起伏或者左右移动弯延,很快就会把脆弱的木板轻松折断。

    如果不铺起可以轻松通行的道路,后续支援,后勤补给都将成为问题。

    为此机要司的工匠已经尝试过各种材质的木板都是强度和韧性不够。

    对于这个问题,樊若冰提出的解决办法确实让他们意想不到,那就是不要用木板,而是改用一种南方普遍存在的东西——竹子。

    他还提出一套加工工序,竹条看起来纤细,可只要经过编制,泡油水,晾晒干后,就能变得非常坚固,最重要的是有远超木材的韧性,能够面对很大的形变而不被毁坏。

    众人都是一愣,史从云也心里一亮,他之前怎么没想到这个法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