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85、大周忠良史从云 (第4/8页)
来说是好事。 官家有自己的考虑,臣子未必能看懂,大家都为史彦超鸣不平,对史彦超来说是有好处的。 “爹,现在去北面也没法和契丹人决战,就算打点小胜仗也改变不了什么。 往后有的是机会,如果按照王文伯的部署来,待到南方都平定整合了,中原富足,咱们再率几十万大军北上,那时才有机会一劳永逸,一战解决问题,夺回云州(大同)。” 老爹听他安慰,只能无奈点头:“这些道理你比我懂,某只管打仗,不过你爹年纪不小了。” 史从云一拍脑袋明白过来,他自以为是了,老爹不是没脑子,只是他等不了太久,这个平均寿命三十多的战乱年代,活到五十以上已经算高寿,多数时候也只有富贵有权势的人才能活到那样的年纪。 而老爹已经四十多,古人过三十就可以自称老夫了,所以他很着急。 “爹.......” “罢了,别想那些丧气鸟事,能打一年是一年吧,往后你有本事,把某和你娘的坟迁会云州就成。”老爹毕竟是杀人如麻之人,很快就看透了这事,也没什么多愁善感,就直言不讳的对他说。 史从云点头,“爹你放心吧。” 在他看,这未必不是件好事。 还以赵匡胤为例,他篡位有很多意外,其中有一条就是历史上淮南之战赵匡胤战功最高,可因为他不是皇家亲族,赏赐反而没有张永德、李重进等人高。 当时的舆论普遍为他鸣不平,将士和士兵,乃至一些官员都觉得赵匡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有功劳没有得到匹配的赏赐,这是后来众人拥戴他篡位的一个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