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_494、北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94、北望 (第3/5页)

大多时候让王审琦领中军,曹彬则重用在那些不是你死我活的硬仗,也不想破坏当地生产生活的地方,军事征服同时要安抚地方百姓战争,如岭南之战,如江南之战,曹彬都是被重用的。

    可如果面对北方,面对契丹人,则毫无疑问,史皇帝心里的最佳挂帅人选是李处耘。

    往北打,永远比往南打难,除了交通运输,气候地理条件也是很大的区别。

    很多人想象的游牧生活是天天喝奶吃rou,到处游历,不亦乐乎,可真实的游牧生活是草原生态及不稳定,物质匮乏,靠天吃饭,看天脸色,饿死人是家常便饭。

    蒙古贵族也在会用儿子向别人换羊求活命,就更别说普通人和奴隶的生存状况。

    辽国建国时,他们的兵役制度是所有契丹人只要年满十五就要参军,这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可情况就是,草原资源匮乏,生态不稳定,只能养活那么多人,而人的繁殖却不断,生下来又养不活的人不去抢就是死,没有其它出路。

    这就是游牧军队战斗力来源的最大部分,反正一无所有,不如放手一搏,所谓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契丹人曾经孜孜不倦的想要南下,无论损失多少人都有动力就是这个原因。

    不过这些年随着他们逐渐向农耕转变,年轻一代已经越来越没有南下劫掠的动力的,有吃的谁愿意去拼命?

    这也是当今辽国国主能够上位的原因,上一任国主世宗耶律阮没有察觉国内的改变,还保持游牧传统,劳民伤财的要一意孤行举兵南下,结果在火神淀之乱中被自己人刺杀。

    其实辽世宗的死,就说明辽国国内很多人已经不认同曾经游牧民族那一套,逐渐开始汉化。

    不过北方的很多契丹贵族依旧保留着曾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