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宠妃生活_分卷阅读1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9 (第4/4页)

看,大唐实在是安逸太久了……

    现在他已经知道李世民的无奈之举。李世民也曾挥兵北上,只是接连两场战役已是劳命伤财,现在被极力劝阻,恐是担心再输掉战场,就晚节不保了……

    李治压下心中的激动,立刻举笔奋书,写了份书信给长孙无忌。

    要说这朝野上下,在政治路途上最支持他的,非舅舅长孙无忌莫属了!

    当时多少人力荐李恪,唯有长孙无忌力排众议。

    之前也有说到,立太子以嫡为先,但当时李治还是晋王,年纪也才将将十五,连早朝都未曾入过。但李恪简直掳获众人欢心,满朝文武,全长安的百姓都知道蜀王李恪的贤明……

    当时,李世民一度认为李治“仁弱”,恐不能守住大唐基业,但李恪最为像他,所以一度是一心要立李恪为太子。

    长孙无忌就为李世民点出:李治仁慈厚道,可做守成之君,再来,李恪之母杨妃乃是隋炀帝的女儿,唯恐日后大唐倾覆……

    最终,长孙无忌还是达成所愿了。

    所以无论长孙无忌本意有无私心,李治都承了他这个情。他与长孙无忌,如今是相辅相依……

    ……

    翌日,下了朝,长孙无忌就在甘露殿自请,辅太子读书。

    李治闻言,向李世民悔道:“是儿未经深思,定会日日反省……”

    这两人一唱一和,说得李世民哑口无言。

    “辅机不必如此,”李世民叹道:“太子这样,就很好了……”

    李世民见太子已把话说得头头是道,心里其实已经赞同长孙无忌当时力荐李治所言。他又惯懂人心,所以无需多言其他,顺着长孙无忌的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