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占池州常遇春怒杀洪帅 据 (第8/12页)
桥(10)、周家桥(11)、小市桥(12)、广济桥(13)、新桥(14)、开明桥(15)、顾家桥(16)、通泗桥(17)、太平桥(18)、利园桥(19);出南水门有万岁桥(20)、青园桥(21),自驿桥(22)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23);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24)。 又自衙门下马桥直南有北三桥、中三桥、南三桥,号“九桥”,不通船,不在二十四桥之数,皆在今州城西门之外。 唐文宗(李昂)太和七年(833年),30岁的唐朝诗人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这段时间,杜牧居住在扬州,对繁华的扬州颇有感慨,写下赞诗《扬州三首》。 其一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其二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其三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柂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yin罪,何妨作帝京。 唐朝时,扬州中心(文昌阁)西北方蜀冈上建有子城,冈下有罗城,故曰“两重城”。 子城在蜀岗上,称作衙城,为官衙聚集之地。罗城在蜀岗下的东南,又称“大城”,是住宅区和商业区,始建于唐代中晚期。其南门还建有瓮城。其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